工信部发布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》,专项奖补重要参考
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12月1日在上海举行,发布了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》,将围绕企业的创新能力、成长性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,评价结果将成为企业获得专精特新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。
截至目前,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.46万家,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,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。目前“小巨人”企业中近九成是制造业企业,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、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,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数量近5000家,超九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。
“小巨人”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%,平均授权发明专利22项,同比增长三成,远高于同规模企业,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标准总计超5万个。
今年,有1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胡润全球独角兽榜,占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43%。
![](https://mmbiz.qpic.cn/mmbiz_png/Pv2VpEibQtYLATPZaibgKX5zmYanhTztuKsIZavcGLOZHwxqQYmKzxFeH4dyRycXH22ntOwSeDrZWdC1NdMicEzfw/640?wx_fmt=png&from=appmsg)
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》(以下简称指标体系)的发布,可以被视为对《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暂行办法)的一种升级和补充。以下是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管家责任编辑解读分析:《暂行办法》旨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,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,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措施。通过发布《指标体系》,为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提供更加明确、具体和量化的评价标准。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,提高市场竞争力,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《指标体系》分为两部分:一是针对企业自身专精特新发展情况的评价指标,包括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创新能力、成长性等5项一级指标,以及16项二级指标、23项三级指标;二是结合企业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情况的评价指标,适当进行加分。此外,还针对各地培育企业的服务情况设置了评价指标,包括培育质量、培育基础、培育工作3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。全面性:指标体系涵盖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多个方面,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实力和潜力。量化性:通过具体的指标和评分标准,使得评价过程更加客观、公正。导向性:指标体系明确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,有助于引导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《指标体系》的发布为《暂行办法》中的优质中小企业评价和认定提供了更加具体、量化的标准,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科学、合理。通过《指标体系》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出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,为政府和社会力量提供更加精准的培育措施和服务支持。《指标体系》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作为企业动态管理的依据,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确保企业能够持续、稳定地发展。《指标体系》的发布有助于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,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中小企业,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。《指标体系》的发布将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,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通过《指标体系》的引导和激励作用,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道路,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。随着《指标体系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,其引导和激励作用将更加显著。政府和社会力量将进一步加强合作,共同为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提供更加全面、优质的服务和支持。工信部近期将正式发布《指标体系》,我们结合新闻发布会内容整理,供大家参考!
一、编制目的
对地方提供质量标尺,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,支持机构优化服务。
三、主要内容
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两部分内容:
(一)企业评价指标体系、(二)区域评价指标体系
(1)、业务专注:
(2)、技术聚焦:
(3)、专业地位:
2、精细化指标
(1)、经营效率:
人均营收超出行业均值情况
净资产收益率超出行业均值情况
成本类利润率超出行业均值情况
(2)、管理效率:
(3)、质量控制:
3、特色化指标
(1)、 市场优势:
(2)、数字化转型:
(3)、绿色化标杆:
(4)、国际拓展:
4、创新能力指标
(1)、创新投入:
(2)、创新产出:
(3)、创新组织:
5、成长性指标
(1)、市场扩张:
(2)、 盈利提升
(3)、资产积累:
(二)区域评价指标体系(略)
针对企业自身专精特新发展情况,设置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创新能力、成长性等5项指标,以及16项二级指标、23项三级指标。此外,结合企业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情况,适当进行加分。针对各地培育企业的服务情况,设置培育质量、培育基础、培育工作3项一级指标包括16项二级指标。
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微观层面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;而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宏观层面对区域培育服务情况进行评价,企业评价结果是对区域评价的重要内容,企业评价结果的权重占比为50%。